第一百七十二章 鬼才韩俊
重生记事簿 by 吾爱杨
2022-2-2 22:18
吕文真的很开心,以前,自行车厂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大包袱,甚至,比一个大包袱更加严重,简直就是一个随时会癌变的肿瘤。
原本交给了韩俊,见他闷声不响的还让他有些担心,他有担心的理由,大量的负债,高昂的人工成本,无一不是制约着它发展的障碍。但韩俊一来没有给政府添麻烦,二来没有大肆裁员,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韩俊做的都是仁至义尽,可越是这样,越是让吕文不能安心。
总不能因为一个半死不活的自行车厂再拖累了“先进典型”海鑫集团,可就在这个时候,这则广告却打消了他全部的疑虑,自行车厂要是生产这种电动车,那他……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
看了这条广告,即便是他也深深地被吸引了,电动自行车他不是没见过,哪个不是那种样子笨笨的?甚至是那种柴油电机,也是一样,样子笨重,脏兮兮的,他也根本没见过有女孩子骑的,而广告上的这个则完全不一样,单单是从外型上来看,就相当的时尚。
看到这里,压在心头许久的那丝郁结顿去,吕文不禁爆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什么事情这么高兴啊?”吕文的笑声引起了老婆的好奇。
“好事儿!”说道这里,吕文直接拿起电话,拨打了韩俊的手机,只是,他却发现,韩俊的手机似乎不比电台的热线电话清闲,一连打了十五分钟,愣是接不通,一直处在占线的情况。
“小俊,你太他妈牛逼了,我道你这段时间怎么闷声不响的,敢情玩起电动自行车来啦?!”万小明等一众太子党纷纷发来贺电。当初韩俊收购自行车厂,他们是持明确的反对态度的,这帮人的信息来源远比普通人要多要广,自行车厂不比一般的小企业,有点儿负债也可以通过剥离不良资产甩脱包袱,自行车厂的负债太多,且受到关注的程度也远远高于一般小型企业,虽然不似那种关乎国家命脉的重要的工矿企业,可那些负债也不是说能甩脱就能甩脱的。
是以,从一开始,他们就苦劝过韩俊,奈何他一意孤行,这帮人也毫无办法,可眼见目前的情况,显然韩俊早有准备,却秘而不宣,虽然气恼他又玩花样,可他们也知道,起码不需要太担心自行车厂的盈利问题了。
韩俊不仅仅做了电视台的广告,广播电台几乎也是同步播报了自行车厂的新产品的广告。
在当时娱乐活动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几乎60%的市民都在同一时间,知道了自行车厂有了新的产品,似乎,这个新产品还是蛮不错的!
韩俊的电话从那个时候起,就一直曾为停歇过,不知内情的朋友,还没有得到韩俊手机号的媒体记者,纷纷致电韩俊,有的是单纯的祝贺,有的则是提出了采访要求。
半个小时过后,吕文终于拨通了韩俊的手机,劈头就是一句:“小韩!你是不是早就打着这个谱了?”
“吕书记,您可冤枉我了,现实太残酷,我这不是都是给逼出来吗?自行车厂没有一个新产品,凭着那种28、26的车子,怎么跟人家济南的厂子拼呀?再说在滨海生产自行车,能卖的动嘛……”韩俊光解释同样的问题就不下十遍,却依然耐着性子,对韩俊来说,这是个好现象。
“行了!你干的不错!很不错!我很高兴,哈哈,原本我还担心你,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想出了对策,好好干呀!需要咱们这边儿什么样的支持,尽管开口!”吕文豪爽地说道,兴奋的心情,让他拍着胸脯许下偌大心愿。
虽然自行车厂现在有了一个新产品,但困难依然存在,产品是不错,可究竟能不能有一个好的市场反响,吕文也不知道,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好心情,起码,韩俊的动作他看在了眼里,而且,这个动作相当不错!
凭着韩俊的操作,他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五年内,韩俊能把自行车厂盘活,不!不仅仅是盘活,甚至带领着这家工厂走向一个新的高峰也说不定!
放下电话,吕文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现在需要一个典型,一个企改明星的典型!只要市场反响起来了,自行车厂完全可以作为这个成功的典型树立在大众的面前!
届时,自己做为推荐人,岂能被忽略掉?政绩?呵呵,那种事情他已经不考虑了,这件事情要是做漂亮了,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
此时的他,已经在心里盘算着,如何把韩俊“包装”一番了……
上海自行车二厂从84年开始生产电动自行车,到91年的时候也不过几万辆,而且市场的反响一直不怎么样,可滨海生产的这款“海鸥牌”电动自行车,不管是从外型上、动力上、还是使用的方便程度上,都不是那种老式的电动自行车能比拟的。
海鑫自行车厂生产的电动自行车最先推出了两种款式,适合女士骑乘的小巧灵便型,另外一款则是适合男士骑乘的要比女士电动车大上一些,可以选择的颜色也有不少,红、白、银、黑,首先在外型上,就很吸引眼球。
动力上则采用了最新型的免维护铅酸蓄电池,不需要添加电解液,满电量可以保持最高18公里的时速行驶6个小时以上,而且,如果想要省电,则可以关闭电源以传统自行车的脚踏方式行驶,也丝毫不会显得滞涩。
最重要的,便是方便了,蓄电池与电机相连部分是可拆卸的,而且体积小巧的蓄电池,充电的时候并不需要连接在自行车上,直接拆下来拿回家充电即可。
如此多的优点,在广告一经播出,就吸引了大量的眼球。可真当消费者提起购买欲望的时候,似乎韩俊又一次玩起来捂货不发的戏码。只是投放广告,却并没有将电动自行车投放到市场。
虽然已经“习惯”了韩俊营销手法的消费者和媒体,还就是吃他那一套,纷纷询问什么时候可以购买,海鑫自行车厂销售部门的电话几乎都快被打爆了,而他们也只能告诉那些有需求的人,“耐心等待,正在备货”一个供不应求的“情景”顿时被营造的淋漓尽致。
但实际上,他们这次可是想错了,并非韩俊不想快一些的将产品投放市场,实则是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个,便是关于电动车的定价,在企业内部产生了一些分歧。
参与定价的人,一部分是自行车厂新选举出来的领导,一部分是海鑫集团总部抽调过来参与制定出厂价格的人,双方关于定价的问题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这个电动自行车的成本,最大的部分就是蓄电池和电动机,制造成本其实不高,但关键是因为海鑫公司前期投入的六百万研发费用,造就了在短时间内高昂的成本。
海鑫集团总部的人认为,前期投入不小,电动自行车的定价自然要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要远远高于一般的自行车,却略低于摩托车,一台电动车应该在2600元左右。
但是自行车厂的新领导则认为,电动自行车的材料成本价格并不高,加上生产线已经调试完毕,在规模生产的前提下,大约一台电动自行车的成本是在700元左右。他们早就被滞销吓怕了,认为薄利多销保证需求才是正确的选择,是以,出场价格定在1300元左右就可以接受。
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韩俊要等待日本中川商会前来洽谈订货业务的人员到来。据说,他们已经在路上了,如果对内对外销售同步进行,取得的效果,才能是最好的。
至于定价,双方争执不下,最终交由韩俊定夺,但双方的观点各有各的道理,选择任何一个,都无法说服对方。
不过这也难不倒韩俊,他轻描淡写地说道:“新玩意儿,要有个新玩意儿的派头,现在就我们的东西最好,怎么能定个比老式电动车还要低的价格?不过也不能太高了,你这都快3000了,人家加点儿钱买辆摩托车了!”
双方各让一步,最终被确定的价格,在1800元左右,并且告诉销售部门,这个价格,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波动……
想要?那就先等着吧。
3月8号,中川商会的一行六人,辗转来到了滨海,实际上他们要过来,最多只需要一天的时间,中川那边说他们在路上了,韩俊感觉也根本是在扯淡,分明是有事情没有准备好。至于他们要准备什么,韩俊毫不关心,韩俊最关心的事情,是他们准备订购多少台。
作为中川商会此次来滨海的六个定购人员,早在海鑫自行车厂没有正式投产的时候就见识过电动自行车的优点,不用说中国,就连日本在当时也没有一种电动自行车的性能能跟海鑫公司所出产的这种产品相媲美,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最新型的蓄电池和最合适的轮毂电机。
中川商会是个销售商,不是生产商,他们不在乎你用了什么样的技术,他们只会看到这个产品有没有商业价值。
在来滨海之前,他们做了一番详细的市场调查,取得的反馈非常的好,当问到消费者,需不需要一种轻便、安全、省力、无污染、又不需要加油的电动自行车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表示会考虑购买。摩托车速度太快并不安全,是共识,作为简单的代步之用,电动自行车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3月1号的时候,电动自行车的进口准入审批也成功的得到了批复,是以,中川商会的人才放心大胆地来到了滨海,否则,如果自己进口了这批自行车,却在海关被扣下,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他们来了滨海,韩俊可没有像小学馆招待自己那样来“无微不至”地照顾外商。听说了得到了日本准入许可的韩俊,也放下心来,实际上,对于韩俊来说,日本准入就相当于亚洲其他地区的准入,毕竟日本的审批最为严格,日本都能通过,遑论其他地方。他对自己的这个产品很有信心,加上最近诸事繁忙,他没有功夫跟日本人蘑菇,爱买就买,不买就滚蛋,还有大把的人等着买呢,比如,越南,比如泰国。
韩俊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中川商会的人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不适应,毕竟在日本的时候,他们也就是个业务员,韩俊对他们客客气气的已经很让他们受宠若惊了。
随便找了个人安排他们下榻,第二天,上午他们参观了已经下线的准备对外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并抽验了几辆之后,对新款电动自行车所展现出来的性能以及有点都相当的满意,表示根据中川商会总部的要求,试订1000辆,投放日本全国试试市场的反响。
对于他们的这个要求,韩俊没有表示异议,首次出口他不奢望能有多大的业务量,实际上他们要一万辆,自行车厂也生产不出来。
韩俊想要的,就是一个信号,一个姿态——“你们看,我这可是远销海外的产品哟!”
当天下午,双方就在友好的气氛下商议了合同的条款,第二天,便在韩俊主持下,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并在会上,双方签订了订货合同。
“日本中川商会向海鑫自行车厂订货1000台海鸥牌电动自行车。”当天晚上,滨海电视台就对这个新闻做了详细的报道。
根据翻译,全体市民都很清楚地明白了几位日本客商所说的话“海鸥牌电动自行车,不管在技术上,还是外观上,都非常符合我们的需求,很高兴能与海鑫集团达成合作,我相信,我们的合作日后还将继续下去,并且将会愈发的深入。”
出口的价格,韩俊没有透露,消费者没有必要知道这些,在日本人走后,有消息灵通的代理商便直接找到了韩俊询问产品的价格,当他们得知电动自行车的出厂价格后,无不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这种电动车的价格,远比摩托车来的便宜,使用起来却也是差不多的。
此消息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原先对于海鑫集团的质疑之声登时消散的无影无踪,这个时候,还会有谁质疑海鑫集团的实力?先是一个半死不活的自行车厂,在海鑫集团入主之后立刻摇身一变,变成了电动自行车厂,别看只加了俩字儿,可产品却是完全不一样。
更让人吃惊的是,国内的销售还没有展开,立刻就有外国客商找上门来,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电动自行车的销路很好!他们不会关心海鑫集团是什么时候开始跟外国人接触的,反正他们知道,自行车厂换主人也没有3个月!光是这份效率就够让人惊讶的了。
1000台的出口并不多,但问题是,从84年到91年,上海自行车二厂生产的电动自行车,一共才出口了805辆!人家满打满算三个月,就是1000辆,这是个什么概念?出口创汇!
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吕文笑的嘴都何不拢了,他能不开心吗?原来还想着怎么“包装”韩俊一下,可人家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包装”自己的手法可也比吕文来的高明的多了!
大喜之下的吕文,还是没有忘记当初极力推荐韩俊的田柏坤,当即拿起电话,打到了田柏坤的手机……
田柏坤悔的肠子都快青了,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筹备了一年多的计划,韩俊就这样轻轻松松化解了?而且,他不仅化解,似乎还把田柏坤所认为的不利局面,变为了大大的有利局面?
如果非要让他用两个字来形容韩俊的话,那无疑将会是“诡异”。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么短的时间?一点影响都没有?”一想到这里,田柏坤就郁闷不已,看起来韩俊跳下了自己给他挖好的坑,可人家不仅没摔残废,反而捡到了一块金砖!
自行车厂在他的暗中布置下,已经糜烂如斯,不仅没有给韩俊带来牵绊,反而让他找借口清除了所有管理层,更是诡异的不知道从哪弄来的专利,生产起了电动自行车!
传统自行车或许在滨海因为地形的原因根本卖不动,可电动自行车根本就不会受到地形的影响。而且,即便是他看到了那条广告,也不禁认为那个造型新颖别致的电动自行车有着不错的市场前景。
“妈的!”田柏坤狠狠地摔碎了手中的酒杯,从来没有承认过自己的失败,但这次,他不得不承认,韩俊的确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之前为了撺掇龚秀林贷款,他没少花钱帮着疏通关节,此时看来,那些钱都被该死的龚秀林挥霍了,自己一点儿没捞着。谨慎的他生怕一旦事发,会牵扯到自己,早知道会是今天这种局面,他为何不跟着一起挥霍一下?
此时也只有希望那高达两个多亿的负债,能牵扯一下韩俊的脚步了。至于想让韩俊“撑不下去”?那也只能停留在“希望”和“想法”阶段了。
正在他郁闷不已的时候,心情大好的吕文打来了电话。
“小田啊!你的眼光不错嘛!”
“呃……吕书记,您好您好,你这是说的哪跟哪儿呀?”心烦意乱的田柏坤一时没反应过来。
“呵呵,你就别谦虚了,要不是你当初极力推荐韩俊来接手自行车厂,哪会有今天的局面?韩俊不错,有能力,有实力,有魄力,有头脑,现在,我甚至都有点儿看好自行车厂的发展了!”吕文笑的很开心。
可这些话,落在田柏坤的心里,可就如刀割一样了,那种感觉,就像是不断的有人在抽自己的耳光,自己还必须笑脸相迎!这种感觉多少年没有过了?田柏坤自己也记不清了,他此时的情形,就好像一个小丑,做了诸多的努力想踢人家的屁股,结果不仅没踢着,自己还很滑稽的摔了一跤。
“这个……嗨,应该的,这都是吕书记慧眼识英才,要是他没能力,仅仅我来说,您也不能看好,不是吗?”田柏坤话是甜的,脸是苦的。
“恩,小田啊,你没事儿多跟韩俊亲近亲近,他身上可有不少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呀。”吕文叮嘱道。
田柏坤的一张脸几乎要扭曲成一团了。讪笑一声,说道:“吕书记,您又不是不知道,现在我三个楼盘已经收尾了,销售情况,也不是很乐观嘛。再说人家韩老板,现在这么忙,哪里有空接待我这样的小角色呢。”
吕文听到他这话,反而笑了:“你的销售情况还叫不乐观?好歹是滨海地产龙头,你都不乐观,那谁还能乐观?行了,别在我这里哭穷了,用不用找个时间给你俩安排安排?到时候我跟韩俊说说,当初是你举荐的他。”
他这么说,也是在试探田柏坤,毕竟这举荐之功,吕文并不想“假手他人”。田柏坤闻言脸色微微一变,看韩俊的做法,或许他是早有准备,自行车厂什么情况想必韩俊也是知道的,如果让他得知是自己推荐的他……此事万万不可!
“嗨,吕书记,您太客气了,明明是您慧眼识人,我哪里有什么作用啊。”田柏坤赶忙说道。
听他这么说,吕文也不推辞,呵呵一笑,说道:“那我知道了,小田,你也要加把劲啊。”
“恩,谢谢领导关心。”
挂了电话,田柏坤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可更让他烦心的事情,接踵而至。
“大哥,现在外头都在流传是你推荐韩俊接手自行车厂的,你看这事怎么办?”
“什么?”挂了电话没多久,田柏坤就得到了手下如此的汇报。自己刚刚跟吕文说推荐韩俊的事儿跟他没关系,可现在社会上又在传,到时候让吕文怎么想?“妈的!”
事情,似乎变的有些超出他的控制了……
自从跟日本人签订了订货合同之后,海鑫公司便开始了高调的生产,之前一切所谓的保密都已经没有必要了,并且,欢迎媒体到工厂内参观,除了生产、组装车间,其他地方都可以去。
韩俊这种变脸的速度,实在让广大媒体有些应接不暇,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人家就是这么会玩,你还不能说他什么,更不能跟他较真,反正认真你就输了。更何况,韩俊此举不仅仅是一个新产品这么简单,更是有可能一举挽救积弱多年的自行车厂。
在当时众多关于国资流失的负面报道跟前,自行车厂的这次改制,就想一颗明珠一般璀璨。着实让有些人的脸上光彩无比。
只是韩俊并不关心这些,通过这段时间对市场的关注,反响好的有些超出了韩俊的预料,市内几大家电商城,每天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就达到上百辆,而济南,泰安,德州等省内城市,也有大批的订单跟进。
别的且不说,仅仅日本那1000辆的订单,就给海鑫自行车厂带来了一百多万的收入,而国内的订单也如雪片一样的飞来。
从85年至今,滨海自行车厂,几乎是从来没有如此的忙碌过。
这一切,也都是从韩俊入主以后发生的!
不久以前,工人们都羞于提起自己是自行车厂的人,而现在,说起自己是自行车厂的工人,也能挺的起胸,抬得起头了。起码,一个月基本工资就达到一千多块,不算奖金,在滨海同规模工厂里,已经是最高的了,没有之一!
看着一辆辆卡车不断的往外运送着成品自行车,媒体们也闻风而动。根据简单的测算,不难算出海鑫自行车厂的销量,尽管这些东西属于商业机密,可对于无孔不入的记者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难以挖掘的信息。用个最笨的办法,派个人每天蹲海鑫自行车厂门口,就看一天出去几辆卡车,每辆卡车上载着几辆电动车不就得了?
“化腐朽为神奇,商业鬼才——韩俊!”
“冷静的头脑,精确的分析,造就商业奇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小变化成就大市场。”
一时间,媒体各种溢美之词见诸报端,“鬼才”的名头,也成了韩俊的新外号。经过媒体的观察,他们惊讶的得出了一个结论,按照海鑫自行车厂此时的产销能力,还清所欠贷款,根本用不了当初所说的五年,根据他们的测算,最多两年,海鑫自行车厂就能实现扭亏为盈!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速度?
可对于韩俊自己来说,超过一年扭亏,那就是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