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卷土重来
勒胡马 by 赤军
2019-5-16 19:38
司马睿中人之资,唯仁厚而已,他原本就没有统驭整个江东的才能,全靠以王导为首的“百六掾”辅佐,才能勉强垂拱。但如今侨客陆续北归,江东人才凋零,就连王导都暂且靠边儿站了,很多事务都需要司马睿亲历亲为,他实在是忙得跟狗一样……
然而作为人君,心中烦闷却又不便向人倾吐,难得今天见到裴氏,作为长辈,又是女子,素不干政,或许可以向她倒一倒苦水,以略消胸中块垒吧。
司马睿因此就说了:“刁协、刘隗等每劝我当亲理繁务,不可假权柄于他人,然而叔母知道,侄儿又无先祖武王(司马伷)一半的宏志骏才,扬、江、湘、荆,乃至于交、广近百郡之事,如何管得过来啊?即便殚精竭虑,江东民生亦不见起色,且盗匪日夕纵横,几欲上奏朝廷,请归藩读书而息此重任于肩了……”
当然啦,这最后一句是谎言,司马睿野心虽然不大,权力欲虽然不强,但既身居高位,自然多多少少会培养出一些来。今时今日,若欲使他退居普通藩王之位,他是断然不肯接受的。
裴氏略略皱眉,问司马睿:“为人君者,自当亲劳政务,朝廷拜大王为太宰,使总江南之事,寄望甚殷,大王切不可贪安逸而辞任啊。然而刁玄亮、刘大连等,难道就不能为大王分劳么?”
司马睿轻轻叹了口气:“本以彼等为天下才杰之士,如今才知,不过一州一郡之能而已,如何能为孤分担六州之政?权柄确乎不可下移,然昔齐桓公专任管仲,自在享乐而能国家大治……”
裴氏笑道:“江左不是也有一个管夷吾在吗?”
司马睿皱皱眉头,垂首不语。
裴氏也收敛笑容,再次问道:“难道刁、刘与王茂弘便如此的水火不容么?”
司马睿轻轻摇头:“彼等皆为忠臣,奈何政见不一。据刁、刘所言,王茂弘居于建康中枢,王处仲拥强兵于江上,将相一门,互为表里,实为乱国之征此言也不为无理。只是,茂弘任事之时,我又何必如此愁劳啊!”
裴氏正色道:“大王,对于国事,妾本不当置喙,既然今日大王提起,乃有数言,不吐不快。出妾之口,入王之耳,只是亲族间闲话家常,聊为大王排解胸中烦闷而已切勿以妾言为政。”
司马睿赶紧拱手:“叔母有教,睿自然恭听。不敢以国事有劳姑母,只请长者讲授些经验之谈罢了。”
裴氏点点头,便道:“大王南渡,得镇建康,皆王茂弘之功,刁、刘辈当初何在啊?王茂弘能够内抚侨客,外制南蛮,其手段又岂是刁、刘可比?唯琅琊王氏坐大,刁、刘本着尊王之义,斥乱政之庾亮,茂弘畏讥,始避位耳。然而刁、刘之才,又不能比王茂弘,遂使大王忧劳……
“若虑相在内而将在外,同族勾连,乃可徐徐削去王处仲之兵权,斯为根本之计。倘因此而疏远王茂弘,反使处仲恼怒,于建康大为不利。为人君者,任贤唯恐不尽,怎能空置江左之管夷吾而不用呢?
“自当并用刁、刘,及王茂弘、周伯仁等,兼听众言,持之以正,方能制压南蛮,使江左得安。若恐王氏坐大,乃可荐其子弟多入中朝,若王氏泰半返归中原,则刁、刘所虑江左为彼等所操持,日外于朝廷之事,必然不会发生了。”
司马睿闻言,愁眉略舒,当即拱手以向裴氏:“叔母一番良言,使我有拨云见日之感……”
裴氏之所以为王导说好话,主要就是感谢他献计使司马冲入继吴兴王家,“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其实王导当日建言之时,话里话外,就透露过这个交易的意思了。终究裴、王两家世代联姻,从来关系就很好,即便此前裴该和江东起龃龉,在裴氏看来,根由也在庾亮身上,王导其实是无辜的。
只是他料想不到,王导卷土重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撮合了丹阳王世子司马绍和庾亮之妹庾元君的婚事,由此复起庾元规,担任世子侍讲……
王导作书,将建康情况通告给从兄王敦,信使乘船溯江而上,不日便即抵达江州治所武昌。
参谋钱凤捧着书信,来见王敦,就见王处仲左拥右抱,二妾在怀一妾筛酒以奉,一妾剥了橘子,直接用纤纤柔荑送进他嘴里。
钱凤见此情状,被迫才进门便即止步,随即轻轻痰咳一声这是提醒王敦,我有要事禀报,明公还是赶紧让侍妾们先退下去吧。
谁想王敦只是略略抬头,瞥了钱凤一眼,问道:“世仪有事么?临川新贡蜜橘甚甜,世仪可来尝新。”左手轻轻一搡,臂弯中的侍妾会意,当即站起身来,手捧着王敦吃剩一半的橘子,就想要递给钱凤。
钱凤避让不接,随即正色对王敦道:“明公岂不念国家丧乱之痛,胡、羯践凌之恨、远离乡梓之苦,及《姓氏志》中名高位卑之辱么,为何要沉溺于酒色之间啊?曩日得见明公,龙骧虎步,栋梁之表、英雄之姿,今日所见,却不过一面团团富家翁而已何故如此?”
王敦撇一撇嘴:“朝廷疑我,建康忌我,裴文约等我若南貉,刁、刘辈无日不欲夺我兵权,茂弘又不思振作……除却醇酒妇人,我还能做什么呢?”
钱凤劝谏道:“明公,人疑、人忌,人家之事,自贱、自轻,自毁之道,不可不察啊。臣有不恭之言,明公其听:昔裴公在徐方,难道建康不忌之吗?明公不轻之吗?朝廷方被难于西,也无暇理会。而裴公独能联兖、豫而兴北伐之师,逐胡寇而定河南之地,谋索、麴而主关中之政,昔日雏凤,今得展翅。难道明公之才、之志,不如裴公么?苟思振作,江南蔽野固不如中原沃土,南貉、流贼却也非胡寇、羯奴可比啊,难道就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吗?何以颓唐,酒色自娱,使七尺之躯为杯中物所损,执戈之手进探妇人之胸怀,踞鞍之股盘桓于席榻之上……窃为明公不值啊。
“明公也知道刁、刘辈用事,欲罢公兵权,则人有害公之意,公当起警戒之心,剑不离手,柄不倒持,以谋拮抗,岂能束手以待绳索之缚呢?即便普通一富家翁,盗贼觊觎产业,亦不甘拱手献上,况乎明公为国家上将、海内之雄?而唯名高、位尊,若失兵柄,即欲退为富家翁恐亦不可得矣!
“臣与明公说过,何以裴公归天子于洛,而自留台关中?不归天子,天下所疾,恐失大义名分;然天子可归,地不可易,兵不可替,一言以蔽之:权柄绝不可失!难道明公的见识,尚远不如裴公吗?况且温柔乡中,最削筋骨,妇人之体,男儿之累,数日不见,明公便已憔悴若斯,岂可不警醒啊!”
王敦皱皱眉头:“我果然憔悴么?”
钱凤点头:“公可揽镜自照。”
王敦松开右臂搂着的侍妾,命她取铜镜来照,一照之下,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要说王处仲那也已经五十多岁了,倘若真的终日沉溺于酒色之间,肯定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只是前后也不过几天的时间,理论上还不至于搞得形消骨立,一脸病相。但问题他不是刚喝了很多酒嘛,面色自然与往常不同,再加上这年月的铜镜也不够明亮,有了钱凤之言先入为主,故此这瞧上去么……我确实没过去精神啦!
不过也说不定,王敦其实早就被钱凤的谏言给触动了,只是还得找个台阶下,于是就借着照镜,假模假式悚然而惊。两名侍妾还打算往前凑,也想瞧瞧王大将军在镜中是何形貌,王敦却伸手一推,喝斥道:“都是汝等害我,还不速速退下!”
等把侍妾们都赶走了,他才离席,朝着钱凤深深一揖,说:“我一时糊涂,竟然不觉……幸得世仪良言相劝。少顷便开后门,驱诸婢妾,任其所之希望世仪能够原谅我啊。”
钱凤连声说不敢,这才把王导来信双手奉上。王敦先请钱凤坐下,然后打开信来一瞧,先是喜上眉稍,随即却又抿了抿嘴,面露不怿之色。
他向钱凤解释:“茂弘在建康,得吴兴太妃之助,已重归政,足以拮抗刁、刘;然而……不知为何,他又荐庾元规于丹阳大王……”
钱凤笑道:“我知明公素来不喜庾元规,谓彼躁急行事而乖谬用政,前日茂弘公之败,亦受其牵累。然而今日之敌,不是庾元规,而是刁、刘,欲去刁、刘,元规不是一柄最锋利的匕首么?相信茂弘公绝不是欣赏其人,才必要用之的。”
王敦撇嘴一笑,说:“用人行政,使各尽其才,我确实不如茂弘。”随即正色向钱凤问道:“世仪方才说只要我肯振作,必能更进一步,但不知这一步,如何进法?”
钱凤本就胸有成竹,只是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游说王敦,就此开始侃侃而谈。他说:“今裴公在关中,祖公在河南,内执朝臣牛耳,外御胡寇、羯奴,自以为功高,是以胆敢轻贱明公。且若彼等真能逐胡,底定社稷,到时候一纸可罢明公之兵,明公若从,等若囚徒,恐怕琅琊王氏于《姓氏志》上,其位更退;明公若然不从,以江上疲弱之卒,又如何抵御中原虎狼之师啊?”
王敦皱眉道:“那当如何,才有转机?”
钱凤答道:“刁、刘之意,为弱江南,而使朝廷不忌,裴公等无后顾之忧。然而以明公之意,难道是想拮抗朝廷吗?不过欲为朝廷安定江上,以成守业之勋罢了。倘若江南久虚,则恐难觅尺寸定国之功,终究下于裴、祖刁、刘等短视,虑不及此,因而乱政。
“明公欲使琅琊王氏重贵,自身也得与裴、祖相拮抗,甚至有望取而代之,必须先重权柄而拥重兵。倘若大江上下,舟楫皆贵家所有,士卒听贵家号令,即便裴、祖能逐胡寇,国家初定,亦不敢轻易以谋江南。如此则丹阳大王裂土之尊不替,贵家辅弼之德不失,明公亦有望归朝执政矣。”
王敦想了一想,缓缓地说道:“今江南之兵,半在我手,唯有周士达……”
丹阳王司马睿身为太宰,受命统领江南,但他其实管不了所有的六州百郡;王敦身为镇东大将军、都督六州军事,但他也调动不了江南所有的兵马。
王敦实领江州刺史,江州是晋惠帝时代新置的,分荆州的桂阳、武昌、安成三郡为江州。后来晋怀帝时代,又分长沙、衡阳、湘东、零陵、邵陵、桂阳及广州之始安、始兴、临贺九郡置湘州;司马邺登基后,以江州唯剩两郡,且互不相邻,乃改长沙郡入江州是以江州总共三郡,而湘州则有八郡之多。
如今这两州之政,全都捏在王敦手里,再加东面的扬州有王导为刺史,西面的荆州有从弟王廙为刺史,王氏之势,硕大难制南方的交、广太过偏远贫瘠,暂可不论。只是江、湘的军队,几乎就全都是王敦的私兵土著豪门自己的武装另说扬州之军,王导也勉强可以调得动,但荆州之卒,王廙就彻底无法掌控啦。
掌荆州军政的,实际是周访周士达。此前周访接替陶侃,率军进入荆州围剿杜曾等流寇,王敦就曾许诺,破敌后命他为荆州刺史。可是等到荆州真的大致平定了,王处仲却又食言而肥,把刺史的位子给了从弟王廙,欲改任周访为广州刺史。周访勃然大怒,领兵就屯驻在重镇襄阳,坚决不肯从命王敦也拿他没招儿。
所以王敦才说,我琅琊王氏欲总江南之政,我想要彻底掌控江南兵权,最大的障碍就是周访。钱凤点头表示赞同,随即就说了:“我有一计,可使周士达不为明公之累,且明公反可因此而为朝廷立一大功!”